投身于涌现的创新研发之中<后篇>
山本尚先生(有机化学家)
 
文/神吉弘邦 照片/桑岛维(怪物制作所)
text_Hirokuni Kanki
photos_Tsunaki Kuwashima (KAIBUTSU)
正因为思考“不可能的事情”才觉得有趣

山本先生出生于1943年,现年81岁。您经常被问到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头脑的秘诀吧?

山本尚先生

我喜欢思考新的事物,也许是这个缘故吧。我每天坚持抽出30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写1000字左右的文章。内容与论文无关,是随笔。

山本先生办公桌边上摆放着3位的照片。右起为京都大学时期的恩师野崎一教授。在哈佛大学师从的E.J.科里教授。“在路边偶然相遇”,然后开始交往的夫人

我很惊讶,因为您这么忙还能抽出这些时间。

山本尚先生

我至今仍有难忘的回忆。当我20多岁在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课程时,我与广中平祐老师有过交往。他作为新晋数学家受到学生们的钦佩。

有一天,广中老师到我的研究室找我。但因为我不能停止实验,只好让他等我到实验结束。过了一会儿,老师看着我说:“你们为什么把自己弄得这么忙?对我来说,我躺在家里的吊床上发呆思考的时候灵感最多。”

重要的是要挤出时间用于捕捉从内心涌现出来的想法。即、花时间让自己的思维成熟。这一点我必须要做个笔记。

山本尚先生

我在京都大学的时候,每天都热衷于实验,以至于被人说:“你们的座位上没有椅子哦。”所以当时我没有明白广中老师这句话的分量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当我走上了指导研究的岗位,必须不断思考新的项目时,我终于明白了这些话的含义。

暂时离开眼前的研究,从远处眺望,并把整体作为一个一体模糊地去思考它。这是产生灵感的最具创造性的时刻。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永远培养不出这种思维。

灵感原来是这样诞生的呀,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或逻辑。

山本尚先生

就是这么回事儿。通过分析可知,以往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人员中,很多人都是在偶然的瞬间出现了灵感。伟大的理论不是在不断的思考中产生的。爱因斯坦也是在打瞌睡时出现了灵感,汤川秀树博士则是在洗澡时出现了灵感。

我曾经读过以PCR法闻名的凯利·穆利斯博士(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)相关的信息,他也是如此。

山本尚先生

据说,他是和恋人一起开着爱车“本田思域”兜风时突然获得了灵感,于是他把车停下来,写下灵感后,继续享受了约会(笑)。都是这类小故事。

也许他们需要时间用以思考和成熟这些灵感,即使是无意识的。

山本尚先生

所以我会对学生们说:“你们要24小时进行思考。” 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要思考。当你梦见科学时,就代表它就要变成现实了。

老师您真的是很喜欢思考啊!

山本尚先生

所以我一直喜欢当企业顾问。在大学老师中,当一家公司顾问的老师也很少见,但我现在兼着当约5家公司的顾问。

哇。80岁的人,5家公司!

山本尚先生

很厉害吧(笑)。我这样做也是因为我觉得思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。我们讨论的内容并不局限于科学,我们讨论所有事情。例如,某员工两三年都没有想出来的事,我必须要在10分钟或15分钟内想好说出来不可。这是一个让我说出他未曾想到的事情的“游戏”。这果然很有趣。

我听说研究人员越专业,就越能想得出很多做不到的理由。觉得“这很难,不可能做到”,然后就此弃了。

山本尚先生

原来如此。相反,我只思考“不可能的事”。

诶!?

山本尚先生

正因为思考不可能的事情,才觉得有趣。一直思考“如何才能做到不可能的事情”,想着想着就会突然想出新方法。然后动手去做,就会得到有趣的结果。所以我总是试图把前所未有的事情作为创新的启点。

思考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有意义。要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是极其困难的。因此,思考一年、两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如果思考三年、四年,世界上会出现一些天翻地覆的事情。这就是它的有趣之处。

每个国家的创意基础都有各自的优点

我们想请教山本老师,您曾在日本和美国这两个国家都进行过研究,您觉得这两个国家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?

山本尚先生

就大学而言,在美国时,大部分时间将用于研究。日本的大学老师会分配给你一件又一件事情,估计只有10%左右的时间用来研究吧。

与日本一样,美国大学也有教授会,规定每月开1次会,会议时间为1小时。如果超过1小时,即使在会议的途中,所有人也将起身离去。不过在日本的话,会开五、六个小时的会都不算什么。遗憾的是,日本人确实有很优秀的品质,但却没有全部发挥出来。

日本人的优秀品质指的是什么呢?

山本尚先生

日本人有着很好的感性。可以自由、开放地去思考事物的感性。这比起逻辑性思维更优秀。

世界各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有很多独特的故事,这或许也与他们的感性有关。

山本尚先生

确实如此。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奖者中,大学研究人员将会减少,而来自社会的获奖者将会增多。

作为民营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研究人员,会持有“对人类没有帮助的商品将不好出售”的想法,因此也许会发现能够改变世界的新的方法。

山本尚先生

美国的修士或博士生会思考,如果自己的研究成果最终将成为商品的话,有多少人会买,会有多大的市场。大家都有自己的梦想。但是因为存在竞争,所以很少互相合作。

日本的优点是,大家一起支持某个人的能力,并努力提升整体水平。历史上也是如此,当出现一个拥有强大能力的人物时,比如织田信长或德川家康,他们的身边就会有10个或20个支持他的人。

个人的力量和集体的力量。两者缺一不可啊。

山本尚先生

在日本,这两者的平衡做得非常好。因此,以京都大学的福井健一老师(1981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)为例,他周围的人都非常支持他。

我在国外意识到,美国研究人员、欧洲研究人员、中国研究人员和日本研究人员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。这意味着,即使对某件事情是否可行这个问题,他们的看法也不尽相同。我认为,如果能创造一个环境,让他们自由思考、提出新的想法,那么就会取得越来越多的有趣的结果。

化学研究得出结果的时间“既不太短,也不太长”

我还想听听老师您小时候的事情呢。您是什么时候决定从事化学工作的呢?

山本尚先生

上中学的时候,我已经很喜欢化学了。在滩高等学校时我进入了化学部,尽干了些坏事(笑)。有一次,我在学校的花坛里造了一座“火山”。

火山是自己能造出来的吗?

山本尚先生

挖一个深度为50厘米左右的坑,在里面倒入1瓶量的高锰酸钾,然后埋上土,再在上面浇上1瓶甘油。这样大概需要30分钟左右就能渗透进去。然后就会升起2米多的火柱。我就是为了看这个火柱才做的火山。

要是现在的话,一定会成为全国新闻。

山本尚先生

现在的学校觉得类似铝热剂反应存在危险所以不让学生做相关实验。因此有很多人上了大学也还是不知道这类化学反应。我们当时可是自制火箭发射升空了呢。

但是您没有走向火箭工程等的道路,而是成为了一名化学家。开门见山地想问您,化学的魅力在哪里呢?

山本尚先生

我想其他学科也是一样的,都是失败的连续。原先依据自己想得到的结果,设定一个实验方案,然后进行实验。但化学研究一般在实验后的第二天、或第三天就可以知到其实验结果以失败告终。

如果是物理研究,1秒钟之后就会知道结果。相反,生物研究的话,通常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。我做的化学研究时间既不太短也不太长。时间刚刚好,所以我很喜欢它。

作为不可替代的财富,我希望你在全世界结交朋友

请给有志于从事化学或科学研究的年轻一代们一些建议吧。

山本尚先生

我在芝加哥大学就读时,有一个制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在伊利诺伊州的学校中,从每所学校各选1~2名优秀学生,总共10人左右,让他们进行为期1周的集体生活。那期间,诺贝尔获奖者的科学家夫妇也来参加活动,并与学生一起一天3餐,度过24小时。这对于20岁出头的学生们来说,是十分宝贵的时间。

我真的很想在日本举办这样的活动,所以我四处打听并实现了这个愿望。北海道大学、东北大学……在每个大学研究生院都有一到两位尖子生。他们都已成为非常自负的人。我们每年都会召集大约15名这类学生,邀请他们在琵琶湖附近的酒店住两晚。

我们也去那里,和学生们交谈,并进行认真地讨论。即使在学校非常优秀,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就会发现,自己其实也并不是那么优秀。这种结果很好。我们把活动名称设为“大津会议”,已经举办了近20年。期间,有200人左右从该会议毕业后,目前从事着引领日本的研究和工作。

老师您早已在为社会做有益的事情了呢。

山本尚先生

是的。投资于人对于大家来说都很重要,所以也不得不说是为了社会。

为了奖励那些在化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、令我们引以为傲的40岁以下研究人员,我们还设置了另外一个表彰制度。其中,每年表彰1名“MBLA”获奖者,并带其在世界各地进行为期为三周的巡回演讲。

巡回时,去欧洲的慕尼黑大学(LMU)、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(ETH)、马克斯·普朗克研究所。然后去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、麻省理工学院(MIT)、哈佛大学、斯坦福大学……等,总共在10所学校进行演讲。当演讲结束时,我们已经是累得筋疲力尽了(苦笑)。

天野酶制剂公司也有“研究鼓励奖”制度,我要为支持年轻人的制度鼓掌!

山本尚先生

为什么说这种活动有好处,因为他们可以与很多世界各地同龄的年轻研究人员和学生成为朋友。在这些大学大致转一圈,就会结交100多个朋友。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重视这一友谊。

这一定会成为人生的财富。

山本尚先生

我最好的朋友叫巴里·夏普莱斯,是一位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化学奖的化学家。当他年轻时来到日受巡回演讲时,他的孩子刚出生不久。有一天,由于家人的原因,他不得不照顾孩子。于是他背着孩子前来演讲,这件事儿在日本非常有名。他是那种不拘小节的人。

老师您也受到了这位好友的影响吗?

山本尚先生

他的办公室因只有桌椅而闻名。他说他会把没用的东西全部扔掉。因为他认为否则就不会诞生出新的东西。这一点与我很像。他说自己所做的研究就像极了“钓鱼”。每天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能钓到什么鱼。这太棒了!

这种友谊可以持续10年、20年甚至超过半个多世纪。我希望年轻人们思考一下:如何从这些关系中汲取灵感,如何让自己发光。因为仅仅在日本国内发光是不够的。

【天野酶制剂感言】
采访山本老师的时候,我领悟到了新时代研发方式的重要启示。以新的肽合成方法为例,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物质探索和合成,不依赖于“偶然发现”的传统方法,而是使用了逻辑方法与最新技术的相结合。
我觉得这种方法也有可能给我们酶制剂研发领域带来巨大的转变。特别是老师“不断思考不可能的事情”的研究态度,是探索新酶制剂的重要指南。我们将发挥日本人特有的细腻感性和合作精神,通过继续开发酶制剂,致力于解决全球性的问题。

酶活跃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,我们正在探寻它们全新的可能性。
在本栏目中,我们会与“小酶同学”一起探访如今活跃在各个领域的人们,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。